敲响两侧遗迹中的钟原神,1966年卫星图下的海沧东孚,12村61社,历史走透透。
历史上,针对海沧专门编制的地图少之又少,幸好邻居中有个广接四海客的厦门城,让海沧的名字不至于太过稀罕,只是能真实反映当地实况的照片就没那么幸运了。然而,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人利用其高科技偷偷地记录着中国沿海的点滴,却为我们开了另一扇窗。其中已解密并公布的六十年代中期的锁眼卫星地图,大概是目前能找到的,海沧地区最早的实景照片了。
六十年过去了,海沧不仅经历了区划的变动,而且彻头彻尾换了形貌,那些曾经存在的村社,如今成什么样了?让我们以1960s与2010s卫星图对照的方式,一起回味一个甲子下的海沧村社,沧海桑田的魔力吧。
本篇内容:东孚街道,计十二个村六十一社。
上一篇回顾:新阳街道四个村十二个社
上一篇回顾:嵩屿街道五个村二十一社
上一篇回顾:海沧街道九个村四十八社
阅读前须知:
○本文图片计35张,文字12,000字,建议收藏或选择性阅读。
○12个村,按地理分布逆时针顺序展开,先鼎美、后柯、芸美,次东瑶、贞岱、凤山、洪塘、过坂、莲花、寨后、东浦,最后山边。
○笔者未经田野调查,仅依据所闻及书本内容整理而得,难免疏漏,请批判式阅读,本文根据笔者发散思路展开描述,无特定逻辑和用意,如有用字欠周全,还望海涵。
一、鼎美村、芸美村、后柯村
鼎美社、芸美社、后柯社、埭头社
鼎美社,又称鼎尾、坂尾、庄坂尾。鼎尾所在的文圃山主峰,四面圆润匀称,形似倒置的“鼎”,故又称鼎山,鼎山东北侧余脉连绵,其与马銮湾相接的大片地方统称为鼎尾,雅化鼎美。清代的同安县,得益于厦门港的辐射,海洋经济颇为繁荣,一些沿海码头所在的社也迎来了历史的春天,坊间盛传的“一鼎尾二澳头三殿前”便是对其规模的描述,鼎尾当仁不让位居同安县第一。鼎尾同时也是同安县积善里两个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墟市之一,另一为现属漳州市龙海区的角美墟。积善里围绕着文圃山分布,其南界包括白礁、金山、鸿渐等在内的龙池,西界为桥头、锦宅、社头等在内的角美,龙池到鼎尾需逾越文圃山或苏岭经陆路到达,也可以通过船运,角美则从岭后经下陈顺大路直抵鼎尾,从形势上看,鼎尾是积善里沟通厦门和同安的海上转运中心。当积善里于1957年一分为二分属厦门和漳州后,鼎尾的战略地位大为减弱,特别是陆运的重新崛起,使得鼎尾更为失色。分割后的东孚在村社分布上主要集中在两个片区,其一为鼎尾所在的文圃山下,包括后柯、鼎尾、芸尾、西园、孚中央等,属文圃山包围下的沿海盆地,与新阳相似,是外向型的海洋经济带;其二为凤山至山边一线,系灌口深青与角美江东两个驿站之间的驿道,历来是漳泉两府往来的主干道,东孚大部分的社都分布在大道的两侧,到了今天,鹰厦铁路、厦深高铁、沈海高速、国道等主要交通线也多从此过,这里背靠天竺山,在海退陆进的时代,这里具有鲜明的农耕经济特色。尽管如此,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从鼎尾六十年代的地图中,我们可以发现,鼎尾成片的居民区,较之一村之隔的新垵更为宏大,而如今的鼎尾社,似乎没那么出众?原因便在于鼎尾化整为零的政策。鼎尾,原本是一个范围的统称,随着其组成部分的不断壮大,如后柯、埭头、芸尾等,纷纷剥离出鼎尾独立设村,才造成了鼎尾缩小的假象,其实,整个鼎尾依然是个巨无霸。
后柯社,雅称庄江,又称鼎里,早期鼎尾的组成部分,以柯氏聚居得名。后柯之外,尚有前柯或上柯,因前柯人丁寥寥而后柯各房子孙繁盛,渐渐地,该社便以后柯为名。柯氏始祖柯翰在南宋时期定居同安庄江,当时朱熹在同安任官,对柯翰的学问颇为认同,遂手书“一经堂”相赠,之后柯氏便将一经堂作为柯氏宗祠的堂号流传至今。社中有海印堂,主祀保生大帝,清代初期于后殿增祀三宝尊佛,乾隆五十七年、道光十四年各有重修。
芸尾社,曾经也写作坛尾,雅称芸美、庄江,早期鼎尾的组成部分。东孚街道以“芸”为名者着实不少,按今日的新解释,可以将芸尾理解为过芸溪的入海处,而洪塘村的芸头社、过芸社则是溪的中上游与之对应。然而,事实不一定如此,如果把“芸”想象成一大片湿地或许与实际更为贴切,因为与之对应的洪塘村芸头社并不在溪源,要构成一头一尾,应是二者之间的“芸”,而过芸社可以理解为中间段。芸尾的通济宫是2020年中马联合申遗在东孚的申报点之一,送王船习俗由来久矣,宫内尚有一方保存完好的《金爷徐爷为国为民碑》,立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碑体之大堪称东孚之冠,在海沧也是数一数二的,能与之媲美者仅后井村的周起元颂德碑。芸尾为陈姓聚落,始祖为梅隐公,相传来自泉州北门,现分有大房、二房两房,社内有陈氏大宗,辛丑播迁后于乾隆七年重修,后又于乾隆四十八、光绪十八年再修,均留有碑记。
埭头社,沿海最常见的名字,以改善盐卤地况、修建埭岸为名,与周遭各社统称为坂尾、庄坂尾,早期鼎尾的组成部分。埭头社,位于芸尾南侧,紧靠马銮湾,其居民姓氏较杂,入迁时间亦不远,社内有黄氏宗祠,为锦宅黄姓分支,天启年间进士黄仲晔(后更名黄其晟)诞生于此。黄仲晔为坚定的抗清遗臣,据说追随永历帝在广西抗清,后慷慨就义,其妻儿在其死后将埭头的府邸改为“大德堂”,削发为尼,清修向佛,该大厝至今尚存。
龙门社
龙门社,位于文圃山包围之中,堪称海沧区的屋脊。龙门得名之源,有两种说法,其一因其地旧有龙门院,其二因其地石壁上有“龙门”石刻,到底何者为真,关系到一个历史记载的真伪。《海澄县志》载文圃山中有“龙门”石刻,相传为宋末宋帝南逃经过此地时文天祥留下的墨宝,只是这里的“龙门”到底是在龙门社内,还是石塘与鳌冠的山界,我们已无从知晓。无独有偶,《鹭江志》也说“龙门”二字在厦门五通岭,传说内容与澄志基本一致,到底真正的龙门在哪里,各有说辞,不知谁为真。但据说龙门社内确实有龙门的石刻,只是拆迁之后无从找寻了,而厦门五通岭却无法寻得二字,反而岛内最高峰云顶岩保存较好。
二、东瑶村
东瑶社、周瑶社
东瑶社,旧称东窑,与周瑶合称窑山,以位于窑山之东得名。文圃山之下,矿产资源丰富,龙池和海沧片区以花岗岩为主,东孚和新阳片区则为瓷土,东瑶和周瑶便是其中最大的窑厂。宋元时期的东瑶是马銮湾一带主要的青瓷产地,其陶瓷制品与汀溪窑一脉相承,统称为同安窑系,是专供出口的器型。在日本曾轰动一时的珠光青瓷便是同安窑系的代表作,但其品质在同期的中国却属一般,其原因在于销售市场的区别。东瑶所在的同安宋元时属泉州,得益于泉州刺桐港强大的外贸能力,闽南一带的窑厂面向的客户是品质需求较低的海外国家和地区,他们只要在量上满足出货要求即可,无需在品质上精雕细琢,故而东瑶的陶瓷产品普遍粗犷简单。基于这样的历史背景,东瑶附近深浅不一的池塘,可能就是那个时代瓷土开挖后的留存,他们或许应该与窑址一起,成为宋元时期海洋贸易在东孚的见证。东瑶为多姓聚落,大多数姓氏来自附近村社,这与其陶瓷作坊的产业息息相关,其中仅陈、王、苏等姓曾有宗祠或公厅,宗族观念较其他地方偏弱。在清光绪二十六年福海堂重修碑记中,东瑶社的捐缘者计有苏、陈、王、邱、柯、洪等姓,按民国《同安县志》载同安县鼠疫大发于光绪二十一年,短短五年还不至于外地移民涌入并冠以东瑶籍,故以此可侧证东瑶本就是多姓混居社。
周瑶社,位于窑山之西而称西窑,又因以周姓为主,另称周窑,继而雅化为周瑶。与海沧后井村四社周类似,周瑶附近也有“四社周”之称,除周瑶外,尚有龙井、芸头和过芸三社,只是前者属漳州周匡物后裔,后者属泉州梅林派。梅林派始祖随王审知入闽,后裔多分布于泉州,约明初,其中一支分衍周瑶,继而散播四社周。从其履历可知,周瑶曾经应是人口众多的大社,但在清末民初的瘟疫中死伤无数,至解放初人口仅剩不到百人。
大芸社
大芸社,与芸美的“芸”有关,至于何种关系,还没搞清。大芸社与东瑶村大部分社一样在清末的瘟疫中损伤严重,其大部分居民为疫情后从南安迁入,原住民王姓与东瑶社王姓同源,据说也和茂林王同宗,也是白礁王氏后裔。大芸社因地铁建设需要全社拆迁,目前安置于天竺小区中。
下尾社、后头社、山后社
下尾社,雅称霞美,亦称霞山,因位于马銮湾腹部突出的半岛而得名。在六十年代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下尾南北两侧的农田依稀有海面的痕迹,在埭岸还未修建之前,下尾有码头对外连接,在旧时规模应不算太小。下尾以康、刘二姓为主,与东孚五山李祖地相似,下尾康姓也有五山康之称。康姓本居漳州龙溪县,不知因何事(传说与红巾军有关)遭遇灭族之灾,侥幸逃脱的康姓五兄弟被迫向东迁徙,老大居龙海紫泥安山,老二居东瑶霞山,老三居同安新民豪山,老四居翔安新店箱山,老五居惠安松山,合称五山康。下尾康姓壮大后再分迁角美新岭及台湾、东南亚地区。下尾的飞德宫内有一方清宣统三年的《淡棉仰光捐缘碑》,从碑额地名看,捐缘者应为海外华人,其人数多达一两百人,令人惊讶的是,他们并非当时下尾的主姓氏康,而是以包含深青、贞岱在内的苏姓为主,间以少量黄、吴姓,这确实是个奇怪的现象。再细看碑文,由“重修万善堂大福庵飞德禅师庵”一句或可揭晓答案,原来这次捐款的主要对象是凤山的万善堂,飞德宫只是顺带罢了,这或许也说明,下尾在当时应是一个重要的口岸。另外下尾灵福堂还保存有光绪六年的“灵德星君”和“灵福堂”额匾,能有清代木质牌匾,着实不易。
后头社,又称后长,因地处下尾的近海一侧而称后头,虽名为社,但在很多时候可将之与下尾合并看待,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姓氏的不同。后头以邱姓为主,社内建有邱氏宗祠,发源地在新垵。
山后社,因位于下尾山以南而称山后,以苏姓为主,源自贞岱。
林埭社
林埭社,位于马銮湾沿岸,原为林姓聚居地,因建有防潮埭岸而称林埭,在埭岸之外有大片滩涂称林埭港,后来因淤积及填海而渐成田地。今日的林埭,为多姓混居,其居民来源广泛,历史均不太长,据说原住民林姓在清末民初的瘟疫中消失,其原有庵庙、建筑大多在那时候破败、消失。
水头社
水头社,以马銮湾在鼎尾一侧的尽头得名。水头社的遭遇与林埭相似,原始居民在清末的瘟疫中或死或逃,大多无存,现有居民主要为安溪籍移民,其他少数来自周边村社,以安溪籍占优,如颜氏宗祠,与新加坡颜永成同属青礁颜氏七房。社内泽水宫的神灵也多种多样,如本地的保生大帝、安溪的清水祖师、南安的广泽尊王等,这也可能与水头人口多样的籍贯构成有关。
西园社
西园社,陈姓聚落,其社名可能与陈姓有关。西园与曾同属同安县的四社“西”字冠名的陈姓社合称“五社陈”,他们分别为集美区的西亭、西滨、西井和湖里殿前村的西头。除了陈姓之外,西园本还有黄姓居住,在古楼宫清代捐缘碑中,西园社弟子仅陈、黄二姓,其比例约为七三开,他们有部分消失于清末的瘟疫。另从西园古楼宫黑脸、红脸两尊保生大帝也可推断,西园在旧时可能是两个相对分离的社,分别为陈、黄二姓居住,后来黄姓衰败,庵庙倒塌神灵便合并在一起。
三、贞岱村
贞岱社
贞岱社,原称曾地、曾埭,以曾姓临海聚居为名,后来青礁苏姓入住并发展成望族后,地名改为贞岱。贞岱地处凤山与马銮湾交叉之处,是漳泉往来必经的水陆枢纽,地势和物产上俗称半山半海。社内有大宗“绍珪堂”,据咸丰七年《重修绍珪堂序碑》载,苏氏始祖苏益于唐代入闽,先居芦山,至七世苏嘉迁莆田,至苏颐再迁海沧街上社、龙海虎渡、海沧大观后,至苏文焕开基贞岱,共计五迁,由此可知贞岱苏氏最近的一个源头当是现温厝村的山后社。以贞岱为基地,苏姓又分衍至周边的前山、大岭、深青、霞尾、凤山、东瑶等社,是东孚、灌口一带的巨姓。
后溪钟社
后溪钟社,介于贞岱和陈井两个大社之间,从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看,后溪钟实力应当不俗。据说,后溪钟原有九社,除了来自湖里钟宅的钟姓外,还有西滨的陈姓、过坂的林姓、五通的王姓等,清末时的瘟疫和小刀会起义使得该地人口大幅度衰减,至解放初期,就剩约30人。
四、凤山村
凤山社
凤山社,又称凤尾山。天竺山余脉延伸至东孚与灌口交界处,以凤山社处最为突出,形似凤尾,因名凤尾山,雅称凤山。以凤尾山和西山为界,整个东孚三面环山,一面向海,形成了相对隔离的盆地,这种地势也保证了东孚能够在不同的朝代相对稳定地发展。清初迁界时,清朝也以凤山、莲花、龙江一线作为划界的依据,面海的社全部迁移至界线靠山一侧,而凤山也成了清朝管制界线的据点,成为清军出入沿海的要塞。清顺治九年三月,郑成功率军围漳州,闽浙总督陈锦提兵往援,在江东桥遭遇郑成功伏击大败,退至洪塘又败,遂据守凤山。战败的陈锦将怒气撒在家奴库成栋身上,最终使得李进忠等家奴愤而将陈锦刺杀并割下首级投奔郑成功。凤山从明代以来,主要为苏、陈两姓聚居,清末以后,安溪、南安、晋江等地移民迁入使之多姓化,现社内已无宗祠,但尚有各类庵庙数座,涵盖佛、道、民间信仰等多类,由此仍可看出凤山的古老与传承的有序。
乌石埔社、后埔社
乌石埔社,也见写成乌上浦,从现存嘉庆二十年的《延福堂捐缘碑记》中可见当时乌石埔以刘姓为最多,次为吴、王、陈等三姓,少数叶、林姓。清末瘟疫后,随着南安迁移而来的吴、陈、李等姓加入,乌石埔渐成多姓社。全社因厦深铁路建设而拆迁,安置于天竺、佳鑫小区,原王氏宗祠就此拆除,而延福堂则异地重建。
后埔社,雅称埔山,原刘姓聚落。2019年,同安区新民镇凤南农场土楼村第二动车所施工现场挖掘发现了一座明代古墓,随同出土的文物有线装古籍、端砚以及墓主人的墓志铭,铭曰“明赐进士广西宪副海若刘公暨配恭人林氏合葬誌铭”,由此可知墓中男主人即明清两代同安县知名的科举望族成员之一刘梦潮。除刘梦潮之外,其父刘存德、兄弟刘梦松、后裔刘望龄皆是进士,而刘氏一家祖地即后埔社,只是他们定居在同安县城东桥,而世为县城人。后埔因厦深铁路修建而全社拆迁,现安置于天竺、佳鑫小区,社中原有的刘氏宗祠和埔山宫未再重建。
五、洪塘村
洪塘社、芸头社、过芸社
洪塘社,原称红塘,以红壤及其引申的某种红色景观得名,后也传有清、郑两军在此搏杀鲜血染红池塘之意。洪塘为兵家必争之地,社小人寡,现为蔡、张、陈、洪、王等多姓混居。1989年东孚乡人民政府于此立一石碑,标记为“郑成功击败陈锦处”,石碑后部描述如此:清顺治五年八月廿六日,陈锦攻陷同安县城,屠杀百姓数以万计,并以此获清朝嘉奖晋升为闽浙总督,后于顺治九年在洪塘社一带被郑成功击败,不久被刺杀于凤尾山。洪塘的出名,大概就是源自陈锦之死,而广受东孚各社尊崇的“洪塘公”信仰也与该历史事件有关,其祭祀的对象有一种说法是在该战役中丧生的将士和百姓,其模式与“有应公”、“大众爷”颇为类似。另在今洪塘广场附近曾有两座堆积如山的铁渣山包,显然这里是炼铁的遗址,据说这是郑成功在此开设兵器坊锻造兵器的遗留,以笔者推断,如果它真的是兵器坊,那么其拥有者一定不会是郑成功,而可能是清军,因为这里刚好是清朝划界的界线,且位于清朝驻军的龙屿、凤山之间,郑成功才不会在此为清军编织嫁衣的。
过芸社,清末南安周姓移民开发新建,现已整社拆迁。过芸社与过芸溪有关,但并非源自过芸溪之名,这里的“过”最早应是动词,后引申为对岸的意思。在闽南,人们习惯用“过”称呼对岸,其参照物往往是一处比较广为人知的地方。如清末,南洋华侨寄批到海沧时,往往会在地址上写作“厦门过水”,意即以厦门为参照物,地点在厦门一湾之隔的海沧半岛;在龙海市区,石码人也经常称九龙江对岸的紫泥为过溪。之于过芸,情况与之相似,其“过”的对象就是东孚常见的“芸”,如此也说明,“芸”不会只是一条溪那么简单。
芸头社,原称坛头,原为周姓聚落,来自南安的洪、叶、张、许、林等姓加入后成为多姓社。芸头有一座古桥,堪称芸头最有代表性的文物,俗称“五栈桥”,桥下有四个船型桥墩、五个桥孔,故名。在五栈桥边原还有一座四栈桥,开发建设时被毁,二桥共同构成了漳泉驿道的一部分。五栈桥建在过芸溪之上,过芸溪因从芸头穿行而过,故又称坛头溪,现经清淤和美化后已经成为东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社内有一座“瑶山宫”,供奉保生大帝,据说其分灵年代之早在东孚地区是数一数二的,或许这里也和东瑶的“磁窑”有些关系。
龙井社
龙井社,原为周姓聚落,清末因瘟疫、匪乱而四散迁徙,周氏宗祠就此倒塌未得重建。后安溪、南安移民重组龙井,发展至今约一千人。龙井社内有三口古井,分别位于下溪、内厝、土楼内等角落,过去是这三个地方的居民日常饮水的来源,这或许也是龙井得名的依据,随着自来水的普及,三口井也慢慢被弃用。龙井社庙为笃佑宫,主祀保生大帝,与一般分灵不同的是,这里还配祀保生大帝的父亲吴通,或许其背后有些典故,只是我们已然不知了。
刘营社
刘营社,又称楼营,据说此地原为乞丐流落地,后有一刘姓将领将之收编,设营于此,称刘营。居民原以陈、周、吴为主,清末瘟疫后,改为南安籍的高、黄和安溪籍的苏等姓。刘营社庙为龙山宫,分有上下两座庵,上庵为改革开放后新建,主祀太子爷;下庵主祀保生大帝,庙宇不大,却有两个华丽的龙柱,虽然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却透露出某种不凡的历史底蕴。
赤土社、东坑洋社、西塘社
赤土社,原为陈姓聚落,后以安溪、南安和莆田移民为主。赤土背靠凤尾山和天竺山,相对于其他社来说,已是山区社,然而其社庙福慈宫却供奉着海神妈祖。以信仰推断,赤土的建庙居民祖先可能来自闽南某个沿海聚落,又或者赤土居民在数百年前大批量出洋,衣锦还乡后扩建了妈祖庙。据漳州侨史专家郑来发介绍,漳州山区县,如南靖,有些地方建有妈祖庙,其源流大体如此:早先,下南洋需经海路飘摇,百姓为保船途安全,往往会求取妈祖香火随身携带,一来一往,从村里出去的人,便在村口设置简易的妈祖香炉,以便携带,后期有人赚了钱财回来还愿,香炉位逐渐扩建为庙,这才使得妈祖庙在山区扩散分布。
东坑洋社,又称东青洋,洪塘村内最袖珍的社,然其背靠的大山,却是宽广无边、直耸云霄的,即号称厦门后花园的天竺山。如今的天竺山已然是家喻户晓的森林公园,但在历史上,它的名讳却常以天柱山、夕阳山、仙灵旗等出现,他们所指代的对象大体相近,只是侧重点不同罢了。天竺山不但有秀丽风景,而且人文景观和沉淀也是厦门首屈一指的,除了传说中唐宣宗修行过的真寂寺外,还有怀晖禅师的国师岩、超古禅师的禅师洞、黄檗禅师的龙门寺等。
西塘社,由西厝、塘边两社合并而成。居民有来自东浦的张姓、芸美的陈姓、黄庄的杜姓,以及来自南安、安溪的黄、洪、王、蔡等。社内有祭祀保生大帝的圆塘宫、王爷的龙兴宫、大王公娘的永福宫等。永福宫留有一方清宣统二年的重修捐缘碑记,其内容显示永福宫当属西厝社,社民基本为陈姓。
六、过坂村
过坂社、下社
过坂社,原称郭坂。坂为较缓的山坡,旧时人家选址建房时,既要考虑取水和排水的平衡,又要照顾背靠和前照的风水,因此,缓坡往往是定家的首选,过坂基于地形和郭姓聚居而得名。过坂以谢姓为主,于明代开基,有谢氏家庙宝树堂,据说与汤岸社、石塘社谢氏同宗,互有往来。清末又有南安的蔡、许、陈,安溪的林姓加入,使得过坂人口构成多样化,就好比社内的宗福堂那般,主祀神灵包含保生大帝、妈祖、清水祖师、三宝佛等四尊,这或许是过坂曾经有过辉煌的些许见证。另外,在公社化时代,过坂是个规模较大的大队,到了1987年才拆分出洪塘和莲花两村。
下社,又称过坂下社,原是过坂的角落,因过坂历史上遭遇战乱、瘟疫而衰败,且公路从社中穿过,使得过坂被分成两个相对隔离的社。
大溪社、寨仔社
大溪社,以过芸溪从社南境流过得名。大溪原以陈姓为主,据传,陈姓本居过坂中社,与谢氏械斗失败后举族迁徙至大溪,社内建有陈氏祖祠和祀奉清水祖师、王爷的清溪宫。据说,清溪宫原本是供奉王爷的庵,后安溪人随带清水祖师迁入当地,以清水祖师同祀庵内,并因此将之改名为清溪宫。清溪宫内尚保存有光绪二十八年的重修碑记,捐缘者除王关拌外,皆为陈姓,且碑记中明确祀奉主神为清水祖师,可见清水祖师信仰并非清末瘟疫后由安溪、南安新移民引入,而是本地陈姓的境主神灵。
寨仔社,因社内曾建有土寨而得名,该土寨目前已无法找寻痕迹,可能是抗倭时的建筑,也可能是清初迁界的某个营所。目前社内有寨仔庵,主祀关帝,这或许是当年土寨的配套庙宇。据说,闽南地区在明代以前是没有关帝信仰和对应庙宇的,大概是受元朝统治教训的影响,朱元璋特别关注百姓“忠孝”思想的建设,于是他在全国各军事卫所中推行关帝信仰,以通过军队的力量教化当地百姓“忠于大明”,故而在闽南,凡官方所建的城,必然有关帝庙,较为典型的如东山关帝庙、白礁关帝庙,皆是所城的遗留。
杨厝社、后坑社
杨厝社,又称洋厝,以杨氏聚居为名。但从目前已知的历史看,其原始居民为陈姓,清末瘟疫后,安溪的杨、王、胡、蔡、林、邱、洪、吴、康,永定的胡相继迁入,使得杨厝成了多姓社。社内仅有土地公庵,并无专属本社的社庙,他们一般以后坑集福宫为信仰中心,这或许与其居民大多来自安溪有关。如今的杨厝,已经成了城市人周末休闲的好去处,最早知道杨厝社,也是源自当地的农家乐。
后坑社,亦称石(区)坑,原以陈、欧阳姓为主,欧阳与祥露同支,互有迁徙。后坑的集福堂主祀清水祖师、保生大帝等,为东孚乃至原同安县积善里各社清水祖师的区域祖庭。在同治十三年《重修集福堂落翚间碑》捐缘名单中,至少有三十二社的居民参与,分别为金沙、金堂、洋厝(杨厝)、玉江、松柏堀、新亭、锦宅、石美、南山、赤泥、霞美、西园、棣头(埭头)、东瑶、新安(新垵)、上头亭、莲花、刘营、上甲、欧坑、后头、后埔、北洋、水头、坑内、西坂、西厝、汤岸、林埭、陈井、寨仔、新亭等,捐缘人以陈姓为主。至光绪十三年重修集福堂时,参与的社又增加了东坂、霞庄、柿树林、鼎美、凤尾山、高塘、下屿、日圻、棣尾、石村、水沂、乌石埔、大溪、贞岱、林尾、磁灶、下朱、下杨(霞阳)、西社(东西蔡)、水连、长水、后芸、洪茂、坂尾、内杼、东坑洋(东青洋)、过山、龙井、西云、后柯、岐尾、买路尾、洪庙、后沧、社营、上店、石塘、蒲尾、坑仔、塞理、后村杨塘、阪上、塘边、田里、下堀、福厝、内林等,由此可知集福堂强大的辐射力和影响力,或许是因为祖师公灵异显著,祀奉清水祖师的庵庙数量在东孚片区可位居前三。
新社
新社,诚如其名,系新近出现的“新”社。清末民国时期,安溪经历了此起彼伏的瘟疫和贼乱,大量安溪人向沿海的同安、漳州方向迁徙,东孚为南迁的必经之路,也接收了大量的安溪人。安溪人在新社重建家园,从无到有,简称为新社。
七、莲花村
莲花社
莲花社,亦称莲山,以陈姓为主,是周遭南山、大溪,灌口新亭、洪茂、松山,角美上店、水沂、霞屿等九社的陈氏大宗所在地,大宗门额为“陈氏家庙”,堂号“莲山堂”,由各社轮流主祭。莲花社也是东孚地区一个标志性的中心,早在康熙元年迁界时,清朝在海沧、角美地区的划界便是以莲花为中心,“自三义寨历江东桥,至莲花村为龙溪边,边界以外附海二十五里海沧,十五里乌屿,十里姚屿、石尾等村俱移”,“自莲花村历乌头,至小盈为同安边,边界以外附海二十里埕头、浔尾,十五里马銮、唐厝港,五里鼎尾皆移”。如果说迁界是沿海村社的灾难,那么对莲花来说,或许是因祸得福,因为界外的百姓属东孚地区的多被安置在莲花社附近,这也使得莲花在之后的发展顺风顺水,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东孚地区的执牛耳者。
南山社
南山社,以南山得名。社虽以南山为名,但却不是李姓聚居地,反而与莲花社同出一脉,均为陈姓,社内原有陈氏宗祠,后异地改建莲山祠堂,也参与莲花陈氏大宗的祭祖活动。社内由宝莲堂,主祀神灵三教合一,既有佛教系统的三宝佛、观音,也有民间信仰的保生大帝,后因拆迁已异地重建。
汤岸社
汤岸社,旧名官塘,以出产温泉得名,以谢姓为主。汤岸从古自今,均以温泉闻名,明隆庆年间,丁一中在此写下《温泉铭》使之广为人知,到如今,日月谷温泉也建在汤岸社内,成为东孚一张烫金名片。从天柱山、仙灵旗汇流而下的溪流因途经温泉而名汤溪,天启年间同安县令李灿然在此建有汤溪桥,作为沟通东孚东西的孔道,乾隆三十一年县令吴镛组织重修,锦宅进士黄涛作有碑记,原碑现已无存。
茂林社
茂林社,原称墓林,后以闽南话谐音雅化为茂林。茂林有土楼、榕树角、顶学和门口山四个角落,社内有王氏宗祠,内有王审知及王三锡牌位。茂林王氏源自白礁,至元至正年间,其裔孙、尚居住在郭山(过山)的王三锡科举及第,是同安县元代唯一的进士。据《同安县志》载,王三锡官至按察佥事、赠参议大夫,葬在同禾东溪头。
八、寨后村
寨后社、庵头社、长北社
寨后社,全称为蔡寨后,既冠以蔡姓又含有方位。传说,李良钦在该社前曾建有防倭土寨,而居民又以蔡姓为主,故名蔡寨后,李姓后来居上后,慢慢淡化蔡姓痕迹,渐渐以寨后为名。寨后与山边社关系匪浅,除了李姓同出一脉外,社内屋舍也曾彼此相连,清末瘟疫后,大量民居无人管顾而倾倒,就连李氏宗祠也化为灰烬。
庵头社,据说是以教子庵为标志命名的,但因二者之间还隔着寨后,参照物可能是另一个已经消失的“庵”。庵头以李姓为主,清末再从安溪、南安、平和、同安等地迁入其他姓氏。
长北社,亦称塘北,后以闽南话谐音改为长北。以李姓为主,另有从安溪、角美等地迁入的林、王、郑等姓。长北与庵头、寨后几乎连成一片,呈条形状,彼此之间土地也多交叉。
西山社
西山社,以所在的西山为名。西山社本是一处简单、平常的山脚小社,自从被海沧区选为美丽乡村试点社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恶臭的水沟摇身一变为小桥流水的溪流绿地,花多了,树茂了,这样的乡村,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模板。只是,当事人在大拆迁的环境下,是不是也这样认为,就不好说了。
诗山社
诗山社,以所在的诗山为名。原为李姓聚落,清末瘟疫后,来自安溪的董、李、郭、王、叶,南安的林、刘、杨、洪等姓重组诗山,使之成为多姓混居社,团结各姓的纽带为社中的慈仙宫。
林后社
林后社,东孚地区的极西之地,与角美龙江村的后坑社相连,是山边十八社半李之一,清末以后,来自安溪的林、王、詹、陈、董,南安的何、黄等姓加入,使得林后与东孚其他小社一样姓氏多样化。
九、东埔村
东埔社
东浦社,原称中孚,东孚驿道两侧规模较大的社之一,东孚的得名源自中孚和东坂各取一字,由此可见东浦的地位。中孚的得名有两种说法,其一为背靠孚山,因以为名;其二,角美还未填海之前,海水可经由壶屿、泗洲洋、角尾墟到达中孚社西北侧,中孚社犹如海湾末端在东孚境内漂浮的陆地,称“中浮”,后演变成中孚,基于这种地貌,中孚也因该海湾东侧湿地的形势,渐渐改称为东浦。至于是浦还是埔,除了用字习惯外,应都是适用的,浦指的是河流入海处或水边,适用于填海之前的东浦,埔指的是山间平地,适用于填海后的东埔,目前官方名讳多使用东埔。东浦是远近闻名的玛瑙村,大约在2000年前后,东浦社引入台资开始进行巴西玛瑙的代工,村民们纷纷加入渐渐打出名号,使得东浦玛瑙产业形成规模,社内也出现了玛瑙一条街。
十、山边村
山边社
山边社,因位于南山之西,而称山边,这可能与南山李氏大宗后裔迁徙时依照祖地方位简易命名有关。六十年代的山边社,零零落落的民居之间分布着不太整齐的田野,那些土地原本是住宅区,清末那场肆虐的瘟疫夺走了山边李姓大部分人口的生命,现有的山边人,除了回迁的五山李外,主要为安溪的黄、林等姓。尽管山边人口不多,但其留存的庵庙却相当完整,彰显着其曾为大社的荣耀,如供奉辅顺将军和开天圣帝的圣仁宫,供奉大王公娘的大王公娘庵,供奉城隍爷的城隍庙,供奉关帝的关帝庙,供奉土地公的土地公庙等。
大庵社
大庵社,又称教子庵,因迎仙宫得名。迎仙宫俗称教子庵、大庵,主祀开天圣帝、保生大帝和孔子,其中开天圣帝(炎帝)为原山边十二社(山边、东坂、东浦、崎头、下土楼、浦头、寨后、诗山、西山、林后、庵头、长北等)共同的信仰,故而教子庵也成了该区域的交通、信仰中心。迎仙宫最早祀奉孔子,据说始建于唐,开漳圣王陈元光的部将李伯瑶为使当地百姓知书达礼,特建庙以施教化,故俗称教子庵;宋代时,吴真人信仰崛起,同为积善里的迎仙宫增祀保生大帝,以为山边片区的区域中心,其作用与海沧的瑞青宫相似;清代中期,为应对东孚地区人口快速增长的信仰需求,李姓族人在迎仙宫增祀开天圣帝以祈求五谷丰登,之后开天圣帝渐渐成为了主神。随着东孚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教子庵以其便利的交通和自然聚集的人流,慢慢融入镇区之中,教子庵社也成了镇区的一部分,现在已看不出原来的样子了。
下土楼社
下土楼社,嘉靖倭乱时,居民在此建有土楼自保,土楼门额曰“霞涂楼”,后讹传为下土楼。下土楼以李姓为主,瘟疫后,来自安溪、南安、云霄、角美等地的姓氏纷纷入驻,从而形成了今日多姓混居的局面。厦深铁路建设时,下土楼整社拆迁,部分异地重建下土楼新村,部分安置于佳鑫花园。社内原李氏宗祠拆迁后还未重建,据说有人提议参考崎头社的方式改建为各姓公祠。
东坂社
东坂社,东孚“东”字的贡献者。如果说中孚是依靠人口数量在东孚地区站稳脚跟,那么东坂便是仰仗“名”了。东坂是闽南地区李姓重要的支派之一“五山李”的发源地,其社西的“南山宮”为五山李大宗祠,供奉始祖李君怀。南宋时,李君怀祖父李孝梓移居山边村,至李君怀的五个儿子分居闽南五地,分别为南安雄山、东孚南山、集美兑山、龙海巳山、南靖金山等五山,李姓由五山再分衍海内外各地,故李君怀也被后裔尊称为闽南金台李氏始祖。在东孚,南山的李姓人丁兴旺,后裔遍布山边周遭各社,时称“十八社半”,若不是清末那场瘟疫的影响,李姓几乎可以占据东孚半壁江山。除了宗祠外,东坂社内另有李氏家庙惠德堂,为东坂私祠,东孚地区赫赫有名的抗倭名将、义勇将军李良钦便是东坂人,东坂社内的忠义堂既是祠又是庵,供奉的便是李良钦。
崎头社
崎头社,又称西崎头,以地形名。崎头以李姓为主,清末以后来自安溪、南安、漳浦、同安等地的新移民大量入住,使得崎头成为杂姓共居地,原李氏宗祠也因之改造为崎头祠堂,为各姓氏祭祖共用之所。社中慈善宫改建后焕然一新,成为崎头新的活动中心,是联系各姓氏的纽带。
浦头社
浦头社,以地形名,闽南地区一般将海水深入陆地的尽头称为“头”,将陆地伸向海水的尽头称“尾”,浦头处于东浦海湾在东孚陆地的尽头而得名。浦头以李、王姓为主,同样在清末瘟疫中人口锐减,现有其他姓氏居民主要来自安溪和南安。社中有辅顺将军庙,供奉陈元光部将马仁,村民口中的马老爹、李老爹可能指的就是马仁及其战友李伯瑶。角美地区是开漳圣王部将林孔著、蔡德明、郭鱼、汤智的入闽定居地,与之陆地相连的东孚也留存大量开漳痕迹,如辅顺将军的信仰便是其证据之一。
相关阅读
- 通天河副本攻略,梦幻西游通天河副本攻略#梦幻西游五开。[07-12]
- 造梦西游3八戒,40407原创攻略:造梦西游4八戒第二心法觉醒分析推荐。[07-12]
- 转载:华为发布全球首个基于R18的5G-A商用版本Apollo[07-06]
- 魔化灵纹布卷,TBC:虚空漩涡上架即被抢空!这件材料究竟有何作用?。[07-12]
- 有腥味的蚌肉,河蚌肉又肥又厚,堪称吃货的国人为何难下口?难道不好吃?。[07-12]
- 画中世界流程攻略( 画中世界)[08-05]
- 固化闪电之源,生活取证APP,轻松维护自己的小权益。[07-12]
- 讯飞星火App安卓端下载量破1.31亿,刘庆峰分享里程碑数据[06-28]
- 蛋仔派对兑换码永久角色领取,《蛋仔派对》玩家必看细节攻略!兑换码礼包码大放送。[07-11]
- 辐射避难所PC版各界面详细介绍( 《辐射:避难所Online》新版评测:废土世界的英雄故事)[08-05]
- 扔火炬,台风“卡努”吹飞冲绳“自由女神像”:王冠断了火炬丢了。[07-12]
- 幻兽帕鲁硫磺,幻兽帕鲁爆火,云计算领域的“降维攻击”。[07-11]
- 通合科技宣布收到约352.2万元的软件产品增值税退税款[06-29]
- 我的世界十大禁地种子,歪果仁评选出19个全球禁止参观的惊悚景点,兵马俑竟然榜上有名!。[07-11]
- jiuyou,迪士尼自己随便造 《迪士尼梦幻王国》新游首曝!。[07-11]
- 纸嫁衣4第三章攻略,纸嫁衣游戏图文通关攻略第四章回门。[07-12]
- 术士绿火任务,《魔兽世界》德拉诺之王,查漏补缺:魔兽世界的踏雪拾遗。[07-12]
- 部落冲突九游版,《部落冲突》账号如何绑定?全网保姆级指南上线。[07-11]
- 暴躁大妈荒野大镖客,《荒野大镖客2》强制退款,R星操作让人窒息!玩家:差评预定。[07-11]
- 杰斯皮肤,杰斯新皮肤横空出世,第二款日漫风皮肤《我的英雄学院》系列。[07-11]
热门资讯
-
孤独的海兽,《原神》2.1更新通知:后天上线 新岛屿、角色详情。
2024-11-15 00:31:06 -
刚背兽出装,DOTA2:快速模式帕吉的大局观,让你轻松经营比赛,胜率稳超80%。
2024-11-15 00:29:18 -
1.70木剑传奇,贵但好用!米-171Sh的出色表现,解释了中国买300多架却不仿制?。
2024-11-15 00:27:06 -
天龙八部3职业推荐,天龙网游八卦:目前游戏中哪个门派最强?跟着大神走就对了。
2024-11-15 00:25:15 -
植物人大战僵尸秘籍,多肉植物的养护秘籍。
2024-11-15 00:22:55 -
海加尔军需官,艾泽拉斯地图旅行指南!魔兽世界所有旅行和传送方式!。
2024-11-15 00:17:24